中新網山西新聞2月18日電 義興鎮是和順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024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義興鎮緊緊圍繞縣委“11551”戰略部署,以昂揚的姿態,繪就著鄉村振興的嶄新畫卷。
晉中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和順縣委書記許利偉在義興鎮調研時指出,義興鎮要在改革創新、轉型發展、鄉村振興、基層治理、建設“幸福和順”上“走在前、挑大梁”,大膽創新、先行先試,加快打造特色專業鎮,深化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滿意度。
鋪就“幸福路”,辦好民生事
在任元漢村的背街小巷,曾經坑洼不平的道路,現在已經變得寬闊平坦,新鋪設的瀝青和磚石堅固而整齊,每一步都走的踏實安穩,這完全都得益于義興鎮實施的各項民生實事項目。
一枝一葉總關情,群眾利益無小事。為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義興鎮各項民生實事項目按下了快進鍵,北關、南關、任元漢等村的背街小巷工程、棋盤垴村整村推進的“廁所革命”、西垴村的人居環境整治工程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問計一線,問需于民。河北村御苑路的新建道路打通了縣城和北外環的最后一公里,連接幸福與美好,讓群眾生活質量指數持續提升。從社會保障到民生實事,從鄉風文明到平安建設,義興鎮努力讓每一位村民都能感受到溫暖與幸福。
義興鎮任元汗村村民張素芳
義興鎮任元汗村村民張素芳說,我們村改造了勝利街、元街等,還改了下水,實現了雨污分離,方便了我們出行,村里街道面貌煥然一新。
鄉村農業“棚”勃發展,融合共赴振興之約
汗水澆開福滿園,豐饒景象醉心間。在曲里村廣袤的原野上,矗立著49座整齊的蔬菜大棚,承載著鄉村的繁榮與希望。在大棚里忙著翻整土地的村民梁素萍臉上滿是收獲的喜悅,更對來年充滿了希望。
義興鎮曲里村村民梁素萍表示,今年承包了倆大棚,主要種的是豆角和西紅柿,收入有兩萬余元,在家就業也挺好。
義義興鎮曲里村黨支部書記趙俊娜介紹,曲里村有49座大棚,主要種植西紅柿和豆角,截至目前帶動了35戶脫貧戶在這就近務工,戶均每年增收一萬元左右,還能以每畝200元的價格向村集體繳納租金,切實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真正做到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在產業發展上,義興鎮始終保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聚焦農業生產目標、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在發展傳統農業、挖掘特色產業的基礎上,持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目前,九京露地甘藍種植、上莊蕎麥種植、科舉谷子種植等10村規;N植均已完成;“農業+康養”“農業+服務”模式已在井玉溝村、河北村推行,北關、南關等村以集體經營性資產開發超市、酒店、農貿市場等,任元漢、后溝、前南峪等以村企聯建形式步入發展快車道。當前,全鎮村級集體經濟20萬元以上的村全覆蓋,50萬元以上村達到22個,占比51.2%。
爭當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排頭兵”,煥發基層治理新活力
溫情執法,落實群眾訴求;強化保障,優化發展環境;多措并舉,讓鄉鎮管理“耳聰目明”。在實際工作中,義興鎮通過規范化配強執法隊伍、多元化建立執法培訓基地、聯動化健全執法制度三項舉措,以為民服務初心為標尺,丈量著執法能力和這座小鎮的溫度。
義興鎮綜合行政執法隊隊員陳葉峰表示,結合“小馬拉大車”行動,全面梳理執法清單,嚴格落實執法事項,義興鎮(綜合行政執法隊)由原來55項賦權清單縮減為47項,達到為基層減負。
義興鎮綜合行政執法隊聯合稽查隊、安監站、國土所等鎮級機關,形成聯合執法機制,特別是在拆除新和路、東大街以及衛片執法、8處違法建筑時,對違法行為起到了震懾作用;拆除違法建筑、違法占用耕地、林地83處,罰款金額達到257.86萬元;結合“五進”行動、“九小場所”排查,開展執法檢查197次,營造了平安穩定安全發展的良好氛圍。
筑堅強“堡壘”,為“幸!弊o航
黨心鑄魂,不畏浪濤急;燈塔引領,照亮前行路。2024年,義興鎮凝心聚力抓黨建,圍繞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持續打造一堡壘五中心示范村和達標村,實現43個村全覆蓋。在黨員教育方面,開展專題黨員集中輪訓、“領頭雁”能力提升、外出觀摩學習、駐村工作曬實績等各類培訓36次,制定黨建工作標準化十五條,打造一堡壘五中心示范村6個,完成劉家窯、前南峪、棋盤垴、串村等村的陣地改造建設。
今年以來,劉家窯村以創建“一堡壘五中心”示范村為契機,不斷夯實鄉村治理基礎,打造服務群眾“新陣地”。以便民高效為宗旨,進行重新設計改造,現在的黨群服務中心實現了“中心大門天天開,群眾有事隨時來”,真正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在義興鎮井玉溝村的公開欄,可以看到村內的村務、黨務、財務等各項工作都會及時公開。井玉溝村從盤清現有資源入手,在盤活閑置土地上狠下功夫,不斷提升三資規范化管理,煥活沉睡資源價值,向群眾交出滿意賬單,推動集體增收、群眾共富。
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對保障農民權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義興鎮以規范村務公開為切入點,在會里村試行開展“點題整治”工作,以提升村級治理能力為著力點,將井玉溝村“三資”管理工作為范式,編制完善了《農村集體“三資”規范化管理模擬文本》,2024年7月在全縣推廣運用,同時推行惠農政策“一碼通”,將28項惠民政策匯編成冊、簡化成碼,跑出便民服務新速度。(完)
(和順縣融媒體中心)